讓“去九宮格聚會養老”變“享老”_中國網

作者:

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美德。

截至去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97億,占總人口的21.1%,我國已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養老服務事業,加快建設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養老”變“享老”的溫暖圖景正在成為現實。

更安心:基本養老服務清單“承諾必達”

“一有啥事,打個電話就有人上門,平時也總來關心我生活上有什么短缺的,就跟家里人一樣。”家住江蘇南通崇川區舞蹈場地的特殊困難老人李大爺獨居在家,還患有基礎疾病,腿腳也不便,街道工作人員經常上門探訪,讓他感覺晚年生活并不孤單。

這是江蘇開展特殊困難老人探訪關愛服務的溫暖縮影。空巢、獨居、留守、失能等特殊困難老人在日常生活中面臨諸多實際困難,尤其是居家安全風險不容忽視。為此,江蘇將特殊困難老人探訪關愛服務列入省級基本養老服務目錄清單,加大兜底力度。

今年上半年,江蘇23.6萬名特殊困難老人被納入定期探訪關愛機制。同時,江蘇還采取政府購買養老服務等方式,為8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助醫助潔、緊急救援等服務,與探訪關愛服務相結合,滿足老年人多元化養老服務需求。

養老服務做好“兜底”,老人生活才能“有底”。2023年5月,我國建立國家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制度,將物質幫助、照護服務、關愛服務等三大類16項服務內容納入其中。各省份結合實際情況出臺清單,且標準不低于國家級清單。現階段養老服務“重點要保什么”“保到什么程度”一目了然,也為各地“承諾必達”打下制度基礎。

“建立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只是第一步。”民政部養老服務司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探索建立基本養老服務清單隨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動態調整的長效機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老年人實際需求,調整服務內容和服務標準,不斷織密基本養老服務保障網。

更舒心:服務資源進一步向老人周邊、身邊、床邊聚集

在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琿春市靖和街道大唐社區,87歲的張玲一大早就來到社區的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按摩。隔壁活動室里,她89歲的老伴于成海正在進行“象棋大戰”,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

“現在,社區里辦了食堂,老年人吃飯既方便又有優惠,社區還定期組織上門體檢。我們的需時租空間求社區都想到了。”這樣的晚年生活,張玲覺得很滿足。

調查顯示,我國九成以上的老人傾向于居家養老。

2023年,吉林省投入1億元支持建設102個嵌入式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和100個社區老年食堂,不斷提高服務覆蓋面。

“十四五”期間,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為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建設家庭養老床位30.36萬張,提供居家養老上門服務53.58萬人次。

既要有服務,更要服務到位。2023年101對1教學月,我國發布針對居家養老上門服務的首個國家標準,為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內容、服務組織條件及相關流程要求等提供基本指引。

民政部養老服務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年,各地對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進行了積極探索,積累了豐富經驗。下一步,將抓好完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這一首要的基礎性工作,構建城市地區“一刻鐘”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圈,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推動養老服務資源進一步向老人周邊、身邊、床邊聚集。

更順心:適老化改造護航老人更好參與社會生活

帶著小孫子下樓遛彎、買菜,不用擔心爬樓梯夏天一身汗、回南天梯滑易摔倒,是家住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城街道碧湖玫瑰園小區8樓的77歲老人李秀榮曾經的盼望,如今已成了日常。“以前爬一層樓就要歇一下,腰和膝蓋疼得厲害,家里盡量湊合,能不下樓就不下樓。”

在深圳龍城街道,老舊小區加裝電梯395臺,惠及3萬多居民,曾經的“懸空老人”再也不用“上下為難”。

打造無障礙環境,是老年人能夠平等、充分、便捷地參與和融入社會生活的“必需品”。

2023年9月1日,我國首部無障礙環境建設專門性法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正式施行。這部法律明確將老年人作為重點保障對象,對老舊小區加裝電梯、藥品說明書“字小如蠅”等老人關心的急難愁盼問題進行小樹屋了明確規定。

如今,657種藥品納入第一批藥品說明書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革試點名單,“大字版”“有聲版”說明書逐步落地;2000多家網站和手機APP完成升級改造,護航銀小樹屋發族樂享“數智生活”;一些地方還專門發布適宜老年人的無障礙旅游路線,為老人晚年生活增輝……

從老有所依到老有所享、老有所樂,億萬老年人生活更幸福,中國式現代化的底色更溫暖。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