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廣安市探索西部丘區鄉村振興發展路徑 繪就和美去九宮格會議鄉村新畫卷_中國網

作者:

鄰水縣城北鎮金埡村風貌。

廣安區龍安鄉群策村聚居點。

前鋒區虎城鎮養老善美大院。

寒冬臘月,川東丘區,廣安大地,鄉村振興呈現蓬勃之勢。

看產業興旺,100個現代農業園區星羅棋布,種滿群眾持續增收的希望;看生態宜居,屋舍儼然、青瓦白墻、阡陌交通,和美鄉村宜居宜業宜游;看鄉風文明,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看治理有效,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全面激發;看生活富裕,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生活有面子。

在推進鄉村振興上全面發力。四川省廣安市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統籌考慮現實基礎和階段性特征,兼顧短教學期和長遠,選準發展富民產業、改造五類農房、開展五類試點、整治人居環境、培塑文明新風“五大突破口”,探索出一條西部丘區鄉村振興的“廣安路徑”。

特色產業富民強村

1月2日,廣安市鄰水縣袁市鎮重石寨村川東壩小樹屋子果園里,業主張愛組織村民采摘打包臍橙,當天共有3000多斤臍橙,通過快遞物流,從果園發往全國各地。

“豐收啦,掙錢了。”張愛說,5年前,他將這片荒山荒坡打造成330畝臍橙果園,如今臍橙進入豐產期,年產值超過150萬元,荒坡種出了“金果果”。

掙錢的不僅是業主張愛。果園帶來的務工機會與土地流轉金,同樣讓重石寨村集體和村里50多戶村民實現增收。村集體每年可獲得3萬元分紅,56歲的村民包永麗每年在果園可掙到1.5萬元。

選對一個產業,激活一個村子。在廣安市廣安區龍安鄉群策村,“一顆柚子”奇跡已上演多年。該村地處四川省五星級現代農業園區——廣安龍安柚現代農業園區核心區域,圍繞“一顆柚子”建起的全產業鏈,為村民戶均年增收10萬元以上,群策村也成為廣安遠近聞名的“產業村”“旅游村”。

堅定“產業強村”“產業興村”的思路。群策村還建起電商直播基地,村民自產的咸菜、辣椒醬、臘肉、紅薯粉等農副產品在網上越賣越火。“山貨出山,村民受益。”群策村電商直播基地負責人楊紅梅介紹,今年以來,村里電商營業額已超200萬元。

千年銀岳池,川東米糧倉。“春深農家耕未足,原頭叱叱兩黃犢”,南宋時期,詩人陸游途經岳池縣境,被眼前的春日田園風光吸引,寫下了流傳千載的《岳池農家》。如今,岳池縣把農耕文化與現代產業有機融合,在1.2萬畝岳池縣現代農業產業園,“新產業”與“興鄉村”實現“兩全其美”。

當下時節,走進岳池縣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區茍角鎮曾拱橋村,微風拂過,連片油菜田里綠浪翻滾,煥發出勃勃生機。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2024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中期績效評估情況的通報》,該園區在全國多個產分享業園中位居前列。

在全國評比榜單中脫穎而出,得益于該園區創新模式,解決誰來種、種什么、誰受益這3個關鍵問題。園區建立“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的經營模式,每年輻射帶動周邊1.5萬人就業,2023年園區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93萬元。

把發展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廣安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局長何敏介紹,廣安按照“集中連片推進、水旱一體建設、適度規模經營、糧景融合發展”思路,建良田、豐糧倉、興產業、促增收,建成100萬畝優質糧油基地、鞏固提升80萬畝優勢特色產業基地,培育國、省、市、縣四級現代農業園區88個,其中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省星級園區11個。

人居環境提檔升級

人在村中走,如在畫中游。走進廣安市前鋒區龍灘鎮許家村熊家院子,錯落有致且富有地域特色的幢幢民居映入眼簾,干凈整潔的庭院中綠植點綴其間,一面面彩繪文化墻展示著農村新風貌,呈現出一幅美好恬靜的鄉村畫卷。

“兩年前,可不是這樣。”村民熊輝說,此前22戶農房雖集中連片,但路不相連、戶不相通,很多村民常年散養雞鴨,環境臟、亂、差。而如今,通過“五類農房”改造,路相連、渠相通、禽歸圈。“現在就像一個小景區。”熊輝說,好多人慕名前來參觀,自己住在這里都覺得自豪。

“改”出新顏值,“造”就新生活。廣安市聚焦農民需求,對老舊院落、散居農房、傳統院落、新村聚居點和新建農村居民小區“五類農房”進行提檔升級,堅持“功能微改造、顏值精提升,不大包大攬、不大拆大建,使用本地材料、突出本地特色”的思路和原則,推動鄉村農房內部設施現代化、外觀風貌規范化、村莊院落田園化。

農房穿“新衣”,鄉村會議室出租更美麗。廣安市廣安區大龍鎮干埝村10多套閑置農房變身精品民宿,掩映在郁郁蔥蔥的山嶺起伏之間,青磚灰瓦的民國風建筑,與農耕文化、紅色文化交相輝映,塑造了獨具魅力的歸園田居新生活。“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用這句詩來描寫干埝村百美村宿聚落正合適。

除了“點”上改造,廣安還在“面”上下功夫。立足片、鎮、村3個維度,廣安積極開展鄉村振興示范片、全域鄉村振興試點示范鄉鎮、鄉村振興試點示范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私密空間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試點示范村、鄉鎮場鎮改造提升“五類”試點示范,著力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如何作示范?鄰水縣貴人槽鄉村振興示范片便是很好的例子。大山深處的貴人槽,是一條叢山峻嶺中近10公里的狹長的溝槽,水源便利、土壤肥沃、氣候宜人,當地充分發揮資源稟賦,發展蔬菜產業,挖掘民俗文化,開展研學旅游,昔日“窮山溝”,今朝顯“貴氣”。

“這里不僅風景宜人,還能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從縣城驅車過來游玩的市民魯先生說,從城區到進入銅鑼山腹地,一路上山川秀美、良田平整,景點內古香古色,令人流連忘返。

據統計,廣安深入推進“五類”試點示范以來,完成鄉村振興示范片建設6個、試點示范鄉鎮建設6個、試點示范村建設77個、有效銜接試點示范村建設51個,鄉鎮場鎮提質8個,為過渡期、銜接期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探索路徑、積累經驗、樹立標桿。

文明鄉風內外兼修

“積分超市里商品豐富,我兌換了洗衣粉、香皂、肥皂、紙巾,沒花一分錢!”1月3日上午,岳池縣茍角鎮大梨樹村3組村民陳光時租空間輝從2023年9月以來攢了300多個積分一次性兌換了家里所需的生活用品。“一個積分當0.5元用,都是我平時參加志愿活動、愛護環境衛生、熱情打榜‘川善治’平臺等攢的。”

“看似不起眼的‘小積分’,卻在鄉村治理的過程中發揮著大作用。”該村黨支部副書記楊斌說,有了積分制,村里亂倒垃圾、吵架拌嘴的少了,村民爭做公益、爭當先進的多了。通過積分公示,村民之間還出現了你追我趕的“攀比”場面。

巧用小“積分”打通鄉村治理“神經末梢”。廣安市結合推行“積分制、清單制+數字化”智慧鄉村治理試點,扎實開展鄉風文明“一榜兩評”活動,動態建立鄉風文明綜合成效“紅黑榜”,定期評比環境衛生家庭和文明家庭,著力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為鄉村發展提供強大內生動力。今年以來,已累計積分60余萬分,引導群眾兌換生產生活物資1800余萬元。

“老鄧,馬上要過壽了吧,準備怎么辦啊?”廣安區龍安鄉群策村老村干部鄧元萬面對村鄰村友的問題,都會回答“怎么辦?不辦!”“立新風,破舊習;紅白事,要簡易。”鄧元萬嘴里念著村民公約,這是村里已形成“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喜事減辦”的文明新風。

村里的事,村民商量。在武勝縣街子鎮青龍灣村,257盞路燈照亮了村里的主干道。“現在出門不用照手電筒。”村民夏榮云高興地說。但這257盞路燈,曾經讓青龍灣村“兩委”干部很“頭痛”。

路燈是幫扶單位和企業捐的,路燈運回來了,究竟該安裝在哪里呢?村民們爭論不休,都想把路燈安在自己院壩里。

討論未果,村里組織村民代表和黨員開會,最終達成一項共識:先滿足村里的主干道照明,剩余的安在孤寡老人和留守老人出行的必經路上。

“村民的事村民做小樹屋主,這樣才能讓大家心服口服。”何敏表示,基層治理新“方案”,關鍵在人,抓手在事,落腳在民,只有讓老百姓真正參與治理過程、享受治理成果,才能充分釋放和激發基層活力。

何敏表示,鄉村振興搞得好不好,關鍵不在于投入是否巨大、工程是否復雜,而在于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群眾滿意不滿意。接下來,廣安將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突出建好“天府糧倉”、打造都市田園、推進城鄉融合“三大目標”,持續做優農業,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集中力量抓好辦成一批重點實事,加快農業強市建設步伐。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