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詩歌創作
文/古不為
總結詩歌創作的手藝,大抵有以下幾點。
第一,詩要詳細,防止抽象。要從感觸感染動身寫詩,而不是從理念動身寫詩。固然感觸感染是一種抽象的情緒,詩人的特殊課題,就在於將這種抽象的情緒,變化成一種使別人可感的像。聞名詩人孫文波1991年1月16日在給古不為的歸信中指出,詩歌包容瞭咱們對言語在怎麼涉及事物,體現人的心靈如許的問題上的懂得。並且這種懂得不是外貌的那種寫事物或表達心境就完瞭,它最主要的在於言語必需使咱們到達事物,使事物自己便組成瞭詩的要素。昔時,孫文波教員可真是貨真價實的不厭其煩,指著古不為1991年的習作《落果集》點評道,這一首,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詩歌瞭,有些片斷還相稱不錯。從那時辰開端,古不為入一個步驟貫通瞭,並不是任何分行擺列的句子,都可以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詩歌的。
第二,言語精練,不消廢字,不消潤飾。詩貴凝練,不克不及太拉雜,不克不及過於隨便。美國詩人龐德曾反復說過,詩要寫得精確,罕用形容詞,讓其本身呈現出言語的精確性來。要寫的更詳細一些,不要寫那些天南地北的話,或許說顯得含混模棱兩可的話,像什麼“青竹搖得掉往瞭明智”之類的。詩的言語存在著歧義性,是指詩在主觀呈現的意義上可以或許包涵更多標的目的的意義可能,而不是含糊恍惚。
第三,詩歌最隱諱敘說和描述。詩歌應把交接性的部門(包含敘事詩)緊縮到最低限度,騰出篇幅,留出空間,讓情感往馳騁。一首詩年夜部門在敘說,在交接,在展陳,詩味就淡瞭,就不是詩歌,是分行散文瞭。要寫詩,就必需戰勝這個要命的年夜缺點。
舉例:“在那裡/它不生長枝葉/隻把泡桐苦苦地等/等黃昏/等凌晨/卻展上密密石子/厚厚瀝青”之類,如許的言語,比力缺少色澤,詩化得很不敷。
什麼鳴展陳?便是展敘和陳說。寫詩不克不及展陳太多,要把展陳緊縮到最低限度。
“泡桐本來站立的處所/梧桐留一片相思的天空(古不為《串起散落的芳華》)”,“既是收場黑夜的句號/又是祝福白晝的眼睛(古不為《啟明星》)”,這才是詩歌的言語。
第四,立意高遙,弦外之音。在詩裡婉言詩意,是作詩的年夜忌。不該是寫冬日僅止於冬日,寫歡迎愛人的路上就止於歡迎愛人的路上,寫詩言在此而意在彼才是妙著。寫詩不克不及太其實,不克不及寫啥便是啥,究竟詩歌不是拍照,每個細部都照得清清晰楚瞭,給人留下的餘地(想象空間)就少瞭。這個缺點和立意一般有極年夜關系。譬如,杜甫“會當凌盡頂,一覽眾山小”的聞名詩句,之以是成為千古傳誦的經典,就由於其立意高遙,弦外之音,從字面意思,可以悟出許多字面以外更深入的原理。這是詩歌言語不同於其餘文學言語的最明顯特征。
第五,意象要斗膽勇敢。意象上要有更斗膽勇敢更換新的資料奇更出人不測的尋求。要註意詩歌的蘊藉抽像。如何能力做到這一點呢?1989年,聞名詩人陳所巨,在給古不為的 中說,你可以多望一望比來報刊上揭曉的詩歌,讀不懂的多琢磨幾遍,想一想他人的表訴方法,從而啟迪拓鋪本身的想象和思緒。
第六,構想要奇妙,要多修正。
1987年5月8日,禾子教員在給古不為的歸信中說:創作不要求多求快。要選好題,做好成熟的構想。寫出的作品不要怕修正。一遍二遍甚至八遍十遍,或許打破先前構想重來。
舉兩個例子,上面是古不為自以為構想比力對勁的兩首習作。
一首是《我猜》:
餬口的左手拿著幸福
卻小氣地背在死後
右手攤著艱巨
讓人先把它接收
另一首是《我把詩情存放在兩處》:
我把詩情存放在兩處
工場和傢,便成瞭兩個堆棧
存入我的抱負,我的鬥爭
我的精神,我的歡喜和疾苦
第七,詩歌不克不及太造作。如“烏雲綁架瞭太陽”,就被聞名詩人孫文波教員指為“太造作”,並說“最好不要如許寫”。
一言以蔽之,詩歌便是浸泡於詩情面感中的世事萬物。寫詩要從感觸感染動身,詩是感覺與抽像。在詩裡婉言詩意,是作詩的年夜忌。
2016年2月21日 原創
2021年12月19日修正
闡明:文中援用詩句,均為古不為上世紀八十年月作品。
人打賞
3
人 點贊
主帖得到的海角分:0
舉報 |
樓主
| 埋紅包
發佈留言